设为主页 | 放入收藏 | 手机版          
当前位置:首页 > 奢品 >

奢侈品的“中国曲线”

已阅读2014-04-22 09:27 来源:21世纪经济   发布者:大象      分享: 更多

[导读] 近期,英国最大商业零售集团马莎百货(Marks &Spencer)被曝中国区经营不力,有意关闭15家门店中的5家,并将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,放弃此前直营模式。如此数量级别的门店显然不会全 数集中在一线城市,对二三线城市的培育早已被各家集团提上议事日程。

  近期,英国最大商业零售集团马莎百货(Marks &Spencer)被曝中国区经营不力,有意关闭15家门店中的5家,并将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,放弃此前直营模式。西班牙快时尚服饰零售商 Mango也同样遭遇麻烦,2013财年净利润增速急速放缓,增幅从上年的78.74%锐减至9%。

  “过去十年,中国的零售业太容易赚 钱,几乎处处是待挖的金矿。”零售行业的高层在不同场合表达对过去“黄金十年”的留恋。经济形势的持续向好与迅速膨胀的购买力,曾让国内外知名品牌厂商几 乎能够“躺着赚钱”。零售行业的销售额一再创出新高,吸引了各个层级的国际品牌纷纷涌入中国市场抢滩。

  然而,最好的光景似乎已经过去。经济增长趋于平缓、电子商务迅速崛起、国家三公经费的严格控制等等因素,正成为传统零售行业无法躲开的三道难题。

  门店开关数量已是几家欢喜几家愁,在中国习惯了日进斗金的奢侈品、快时尚集团正被迫面临着棋至中局的转型考验。各家外资集团也急需在新的业态中重新开始一争高下。

  一线城市饱和:“血拼”二三线

  4月中旬的上海,A&F上海旗舰店门前一群热辣型男模,成为微博、微信等客户端的热点话题之一。这正是美国高端休闲服饰品牌Abercrombie &Fitch(A&F)为中国内地首店开业前做的营销。

奢侈品的“中国曲线”

  今年3月初,英国知名快时尚品牌New Look在上海正式推出首家门店,宣告全面进军中国市场。其从产品定价到目标客户人群,均与ZARA、GAP、H&M、C&A、无印良品以及优衣库等品牌类似。

  眼下,仅上海徐家汇商圈一地,便集中了上述所有品牌的多家门店,“对街叫卖”的竞争态势堪称白热化。业界专家口中“一线城市快时尚饱和化”的担忧正一步步变成现实。

  然而,在消费热情理性蒸发之前,即便如此高密度的店铺格局和白热化的竞争态势,依旧未能影响快时尚集团门店布局的速度。这些企业在一线城市全面比拼开店数量、坪效指标的同时,还将竞争逐渐向二三线城市蔓延,“刺刀见红”的激烈竞争堪称罕见。

 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得知,2014年,H&M母集团Hennes &Mauritz AB将在中国新开80-90间门店,这一新店数量属其全球市场之最。来自西班牙全球最大服装零售商Inditex SA(Zara母公司)今年在华新开门店数亦将保持在50家以上。

  除此之外,截至上一财年底在华拥有超过80家门店的Gap Inc.(盖璞集团),上月也将旗下平价品牌Old Navy首次引进中国,并计划在本财年内增设30家Gap 品牌商店和5家Old Navy分店,从而使其中国店铺数量突破100间。

  日本家居生活连锁无印良品也在近期透露高速扩张的意愿,其高管表示希望未来在华门店数能从现在的100家拓展到1000家。

  如此数量级别的门店显然不会全数集中在一线城市,对二三线城市的培育早已被各家集团提上议事日程。

  然而,渠道的拓展并非一蹴而就。一位知名服装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,在国内的一线城市,外资的快时尚品牌业务可谓顺风顺水,因为这部分市场与海外成熟市场相当接近。不过,在其他城市的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了,“二线城市半了解、三线城市不了解、四线城市根本抓不住”。

   而且,中国各二三线城市之间的情况也是差别巨大,如成都等城市的消费水平、理念与一线城市比较接近,快时尚的推进自然会顺利一些。但也有不少城市距离真 正接受快时尚还有一段路要走,这些市场目前仍是国产品牌主打的天下。这位负责人直言,最困难的一点,便在于这些外资企业如何在花费资源培育市场和捕捉市场 先机方面取得平衡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通常这些大型外企的决策和协调,往往依赖于其全球范围内的架构。但总部核心的决策方又往往远离中国实体市场,这现状有可能在外资时尚巨头深耕二三线城市时产生掣肘。

        声明:本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,文章和图片由本网注册会员发布,如有涉及到相关方的合法权利,敬请及时告知本网删除处理。

编辑推荐

时尚品牌推荐·Brand




 

第一女性时尚网 版权所有@2013-2018   粤ICP备1686918990号

第一女性时尚网左右悬浮对联广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