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主页 | 放入收藏 | 手机版          
当前位置:首页 > 保健养生 >

抑郁症疾病常识你知道多少?如何防治抑郁症?

已阅读2018-01-02 12:10 来源:百业网   发布者:大象      分享: 更多

抑郁症是一种同时涉及身体与心理的疾病,多数人偶尔会有心情不好的情况,但如果相关症状很多,并长时间持续,造成生活上的障碍,即有可能是抑郁症。


抑郁症疾病常识你知道多少?如何防治抑郁症?

  抑郁症英文名称:Depression Depressive disorder Melancholia

  就诊科别:心理精神科

  身体部位:心理

  抑郁症简介

  抑郁症是一种同时涉及身体与心理的疾病,多数人偶尔会有心情不好的情况,但如果相关症状很多,并长时间持续,造成生活上的障碍,即有可能是抑郁症。

  抑郁症的症状包括心理及生理层面,根据《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》,临床九大症状包括:(1)情绪低落、(2)明显对事物失去兴趣、(3)体重下降或上升、(4)嗜睡或失眠、(5)精神运动迟滞、(6)容易疲倦或失去活力、(7)无价值感或强烈罪恶感、(8)注意力不集中或犹豫不决、(9)经常想到死亡。

  注:上列症状如同时出现5项(含)以上,并持续2周以上,即可诊断为抑郁症。

  依其严重性与持久性可细分为轻度、中度和重度三类抑郁症,轻度抑郁患者的情绪与症状通常不超过半年,且情况最轻微;中度抑郁症病程则可能超过两年,会影响生活品质和人际关系,但不至于影响生计的维持;最严重的是重度抑郁症,患者常带有明显的功能障碍,成天情绪低落、退缩且无法外出、认知行动迟缓、无法正常工作与社交、严重自杀倾向,甚至进一步出现幻觉或妄想等其他精神疾病症状。

  抑郁症在内科门诊中很常见,却容易被当成单一器官问题来处理,因而延误治疗时间,所以如遇上述多发性的身心情况出现时,最好尽早与家庭医师会谈,接受精神科的专业治疗,透过药物、心理治疗并动员社群支持网络,排除外在压力事件,将可望让病情好转。

  疾病原因

  抑郁症的成因可能与一个人的脑部活动异常有关,人类脑内与生俱来会有两种神经介质作用在情绪协调:血清素和正肾上腺素,而根据临床研究,当这两种神经介质的功能表现过低时,就容易引发抑郁症的产生。

  有可能是神经介质本身的分泌不足:内分泌、荷尔蒙的失调所造成;或者遗传所带来的特殊基因,造就一个人天生某一区的脑神经本身就不活跃。而受到严重外伤造成的脑部创伤,也可能导致抑郁症的病发。

  其他某些人为因素像是罹患重大疾病、遭逢人生压力事件、感情上的挫折、与朋友及家人的关系疏远等,也都会间接影响到这两种神经介质的消耗过大,进而诱发抑郁症。

  很多时候,遗传、生理、心理和环境因素会共同促成抑郁症的启动条件,之后只要任一个轻微的小事件就足以成为导火线,造成抑郁症的发病。

  症状

  情绪低落、想哭、易怒、食慾反常、体重反常、性慾低、失眠、嗜睡、倦怠、四肢无力、悲观、反应迟缓、健忘、心悸、胸闷、自杀念头、自残、恐慌、焦躁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头痛、胃痛、腰痛、消化不良、腹泻、便秘

  好发族群

  1、历经重大人生危机或生活遭逢剧变者,例如失业、失婚、财务危机、亲人骤逝、退休等。

  2、长期处在人际关系压力紧绷及挫折感很深的人,如在学校或职场上遭同侪排挤、失恋、婆媳、夫妻、亲子问题等。

  3、具特殊性格者,如强迫性格、依赖、神经质、歇斯底里、完美主义、恐慌或边缘性人格等,容易在生活中遭遇问题时,无法有效解决或纾发情绪,进而导致抑郁症。

  4、体质性遗传者,家族中已有抑郁症病史的人。

  5、六十五岁以上的长者,因独居居多、病痛也较多,经常多重用药,而许多药物的副作用都易并发抑郁症,如降血压药物、消炎止痛药、类固醇、巴金森氏症药物、神经安定剂、镇定、强心剂等。

  6、罹患其他慢性疾病的人,如癌症、中风、痴呆症等,而照顾这些慢性疾病患者的亲人,也会因长期身心俱疲而成为抑郁症的好发族群。

  7、女性带有经期症候群、产后症候群或更年期症候群的人。

  8、酒瘾及药瘾者,酒精以及药物滥用,可能导致抑郁症发病。

  9、长期缺乏社会支持的人,如独居者。

  预防与治疗

  一、保持充足的休息与睡眠,工作时间不要过长,生活压力不要过大。

  二、多注意自我情绪的起伏,了解并拥抱心情变化的缘由,不作任何批判。

  三、从事一些让自己开心或擅长的活动,重拾自信和喜悦感。

  四、多到户外走走,接触大自然,换个环境调适身心。

  五、多做运动,运动可让大脑释放出天然的抗抑郁成分。学习静坐、冥想、瑜伽等舒压的活动,或听轻音乐、阅读,让生活步调放慢。

  六、心情不好时一定要寻找倾诉的对象,不可一味压抑。

  七、均衡饮食,有助稳定神经系统、对抗焦虑。

  八、随时提醒自己正向思考,幽默并弹性地看待生活中的人事物。


        声明:本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,文章和图片由本网注册会员发布,如有涉及到相关方的合法权利,敬请及时告知本网删除处理。
猜你喜欢:

编辑推荐

时尚品牌推荐·Brand




 

第一女性时尚网 版权所有@2013-2018   粤ICP备1686918990号

第一女性时尚网左右悬浮对联广告